首页>>军事>>滚动>>正文

军人服务社“大变脸”:从小卖部到“服务航母”

2017-02-08 13:47:22|来源:中国军网|编辑:金近

  军人服务社不再“老土”

  ——南部战区陆军某装甲旅“官兵之家”建设和运行模式调查

  ■彭田 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

“兵乐购”超市受到官兵青睐

  快回家过年了,该给家人带些什么礼物?

  离春节的日子越近,南部战区陆军某装甲旅战士陈楠就越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前不久,他刚选取为士官,得知春节休假计划批下来,他便兴冲冲地到旅里的“官兵之家”采购年货。

  不一会儿,2个行李箱被火腿、鲜花饼、香烟撑得满当当,陈楠还意犹未尽。

  陈楠发现,“年味儿”在“兵乐购”军营超市提前到来,有的商品当日上架当日就被战友们抢购一空。

  受到官兵青睐的不仅是“兵乐购”超市。该旅“官兵之家”的图书馆、影碟室、理发室、洗衣房、照相馆、健身房、网吧等服务区,以及“入托入学办”“婚介办”“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一到周末就“人气爆棚”。

  2011年以来,这个旅对军人服务社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学习交流有平台、教育培训有资源、排忧解难有保障、心理疏导有渠道、休闲娱乐有场所”,其建设和运行模式受到上级肯定。

  从军人服务社到“官兵之家”,折射的是时代之变、理念之变。1月上旬,记者走进该旅,聆听基层官兵们对“官兵之家”的评价和期待。

  官兵期望一:物美价廉

  既要让官兵得实惠,又不能让部队背包袱

该旅“官兵之家”外景

  在旅勤务队中士王玉鸿的记忆中,他们过去周末请假外出时,都要承担一项“重大任务”:帮战友代购。

  按照不超过10%的周末请假外出比例,1个班通常只有1人能请假外出。大家会将需购买的物品写成长长的清单,请外出战友代购。代购的东西,大多是洗发水、香皂、牙刷等日用品。

  这些东西,军人服务社就有,战士们为什么舍近求远?

  “一个字:贵。”王玉鸿说,军人服务社“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缺少竞争和监督,导致价格偏高,大家当然“能到外面买,就不在里面买”。

  从2011年开始,这个旅里探索建立服务社微利润经营模式,以供货招标竞争破除价格偏高、质量欠佳问题。物美价廉的商品,受到战士欢迎。

  在“兵乐购”超市,记者用手机软件扫描商品的二维码,发现外面超市卖3元/瓶的可乐,这里只卖2.4元;外面卖23元/包的某品牌香烟,这里只卖21元。

  为什么这么便宜?旅长李宁说,“兵乐购”超市的700余种上架商品,均采取招标形式确定供货商,剔除中间流转环节,确保商品价格低于驻地批发价。

  那么,这样微利润的超市,怎么吸引供货商入驻?

  当初,这一问题着实困扰该旅:部队一分一厘的预算都有用途,军营超市如果不赚钱,商家无利可图不愿来,部队就只能用家底费去“养超市”,这显然不是长久之策。

  他们采取免收供货商租金的方式,提供场地由供货商直接经营,由部队审核定价,让超市在微利润条件下运转,既让官兵得实惠,又避免超市成为包袱。

  “官兵之家”管理员何元光以某方便面为例,给记者算了笔账:

  供货商进货37.5元/箱,每箱12桶,即3.125元/桶;

  按“遇分计为角”原则定价,超市售3.2元/桶,每桶收入0.075元,售100箱收入90元;

  每进100箱方便面,供货商赠5箱,可售192元;

  两项累加,“兵乐购”超市每售100箱方便面,有282元利润。

  如此,官兵在“兵乐购”可买到比外面便宜许多的商品,又让超市有一定的利润积累,让超市实现良性循环。

  “如今能在里面买,我们就不会到外面买。”坦克九连战士李文甫说,因为实惠,探亲休假的战友、来队家属常来超市“扫货”。

  官兵期望二:功能多元

  战士的合规合理需求,就是服务社的服务方向

  2016年12月18日,该旅装甲步兵营二连上士小王与往常一样,周末请假到驻地探望打工的妻子。在旅“官兵之家”租房办的帮助下,他的妻子住上了安全舒适的出租房,让他少了许多牵挂。

  2013年年初,小王与妻子结婚后,妻子来队探亲。按条令条例规定住满45天最长期限后,小王妻子在驻地租房求职。

  连队干部得知后,以“影响工作”为由,要求小王送妻返乡。小王妻子含泪道:“我又没住部队,在哪工作你们管得着吗?”

  这一质问,让连队干部无言以对:未随军家属虽不能长住部队,但在驻地工作生活,却是其自由。

  该旅调查发现,25岁以上达到结婚条件的士官占士兵总数的22%,其中不少士官的未随军家属不愿远离爱人,要么在营连接待室、家属区“打游击”,要么在驻地租房务工经商。

  堵则滞,疏则顺。该旅在“官兵之家”成立“房屋租赁办公室”,通过与正规房产租售服务机构合作的方式,先后帮50余名士官家属在驻地租房。

  他们还在“官兵之家”开设婚姻介绍办公室、官兵子女入托入学办公室、技能培训办公室、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帮助官兵解决“后院、后代、后路”等问题。“解决好了‘三后’问题,官兵的脚步当然就会向前奔。”一位领导评价说。

  战士的合规合理需求,就是军营服务社的服务方向。该旅在“官兵之家”设立服务保障区、休闲娱乐区、素质拓展区,总计有20余个服务功能室,涵盖零售服务、餐饮洗衣、互联网吧、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婚姻介绍、法律援助、互动交流、娱乐健身等领域。昔日“卖卖东西、打打电话、理理头发”的军人服务社,如今成为“服务航母”。

  不仅关注物质需求,他们还关注精神需求。他们与驻地合作,在“官兵之家”创办了市图书馆分馆,80余万册滚动藏书供官兵免费借阅,还将青年官兵青睐的“电纸书”引入军营,开展“读书之星”评选、“干部荐书评书”等活动,让军人服务社多了书香味。

  在军人服务社能干什么?当记者这样问该旅战士王江海,他笑道:“凡是我们战士需要的服务,‘官兵之家’基本都有!”

  官兵期望三:时尚温馨

  适应社会发展,为服务社注入时代元素

  高炮营上士丁国彬刚谈对象时,遇到一件囧事——

  他和女孩相约在时尚咖啡店见面,女孩落座后便对服务生说:“来份卡布奇诺、黑森林麦芬和草莓拿破仑。”

  丁国彬不知女孩所说为何物,也不知道时尚咖啡店到底有什么东西可点,急中生智:“我和她一样!”

  战友们听了好笑,旅领导却笑不出来:来自农村的战士与社会接触不多,加上部队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跟不上,战士很容易“OUT”。如此,既不利于战士成长,也影响部队吸引力,还给管理带来问题。

  如,在营区明明可以理发,很多战士却喜欢请假外出剪“个性平头”;部队每周都放电影,战士却喜欢花钱到外面电影院看;俱乐部明明有卡拉OK,战士却喜欢去KTV;部队伙食越来越好,战士却喜欢叫外卖……

  军人服务社能不能多一点时代性?这些现象让旅领导很受触动,在建设“官兵之家”时,他们要求前瞻、前沿、前卫,“一次投入五年不落后”,增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时代性,满足年轻官兵的时代需求。

  许多60后、70后对生日满不在乎,而大多80后、90后从小习惯了开“生日Party”。遇到战友生日,战士常常买蛋糕、聚餐甚至请唱歌。

  战士们的“生日需求”,可否让军人服务社来满足?该旅在“官兵之家”建起“军营KTV”生日包间,以一流的音响设备、点唱系统和实惠的茶点服务,吸引官兵就近就便在营区过生日。

  服务好还花钱少,战士自然上门找。生日包间的受欢迎程度,让旅领导吃惊:每到周末,生日包间总是爆满,战士们预订的服务日程甚至排到一个月之后。

  受欢迎的不仅是生日包间服务,时代元素的持续注入,让“官兵之家”成为官兵们最常去的地方。

  阅览室,咖啡机、木藤椅、暖色灯光、盆栽、轻音乐及独立空间,都受到官兵青睐;“百度网苑”,网购、网游、网课、网聊,让官兵总是觉得周末过得太快;餐厅,中式、西式、茶饮、快餐,让官兵没了叫外卖的必要……

  贴合时代的服务,让“军人服务社”不再“老土”,成为官兵在艰苦紧张的军营生活中一处温馨的港湾。

  “我军从来都是时代的引领者、风尚的倡行者,新时代的军人当然不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淘汰者。”该旅政委黄艾俞说,服务社必须与时俱进,不能“老土”。

  (图片由彭国良摄)

  声音

  小卖部的变迁

  ■讲述人:一级军士长李万杰,1986年入伍

80年代的军人服务社

  刚入伍时,部队的服务社就是个小卖部,主要是卖一些日用品,还有零食。

  小卖部起初是由部队自己经营的,价格还实惠,服务态度也不错。后来,小卖部承包给地方人员经营,虽说商品种类多了,但价格比以往贵了。记得当时我的津贴就10多块,跑一趟买不了啥东西。

  有段时间,小卖部忽然关门了。那时候营区没有围墙,有的老乡用箩筐背着东西进营区来卖。

  部队后来想了很多办法,对服务社进行整改,但总体上还是不太令人满意。有段时间,经营服务社的多是干部家属,战士们即使有什么意见,也不好说什么。

  所以,大家常常请外出的战友帮忙捎东西。每到周末,外出的战友都会拎着大包小包回来。那个热闹场面,至今仍深深印在脑海里。

  盒子里的电话

  ■讲述人:卫生队队长杨勇生,1992年入伍

战士们在服务社前排队

  我当兵那会儿,服务社卖的东西少,价格也比较贵。我去服务社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买东西,而是打电话。

  那时候,手机十分稀罕,连队没有外线电话。服务社那部锁在盒子里的公用电话,成为我们的最爱。

  这部公用电话,收费不低,长途至少1块钱1分钟。即使这样,打的人也很多。每天晚饭后,打电话的人都会排成队。因为心疼电话费,大家打电话都很简短。给父母打电话,都是三两句:身体怎么样,家里好不好,地里庄稼收了没,我在部队挺好,等等。一两分钟打完,后面战友就接上了。即使这样,我们也会高兴好几天。

  最耗时间的是“恋爱电话”。有的老兵处了对象,占着电话和对象“甜蜜蜜”。时间稍长,后面排队的战友就会喊“赶紧的”,有的还凑前去对着电话喊“嫂子”,引来一阵哄笑。

  军营里的“服务航母”

  ■讲述人:坦克三连列兵王杰,2016年9月入伍

“官兵之家”的青春照相馆

  当兵之前,我怎么也没想到,军营里还有超市、照相馆、咖啡屋、订票室、健身房、网吧等,旅里的“官兵之家”简直是一艘“服务航母”。繁忙的工作训练之余,到“官兵之家”看看书、上上网、买买东西,是件快乐轻松的事。

  “官兵之家”的“兵乐购”超市,物品齐全,而且比外面卖得便宜。售货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每次进货前,他们都会做调查,了解大家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其他服务项目也很实惠,比如理发只要2元钱,“军营KTV”每到周末还免费开放,很受大家欢迎。

  下连后,家人来看我,连队安排他们住在“官兵之家”的标间。我妈原本很担心我,看到部队条件这么好,很高兴,说如今的部队确实不一样了。

  (李正邦 整理)

标签: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