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工一生专注瞄准具:让强-5打得更准

中国军网

  “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让飞机打得更准。”解放军5311厂原总工程师陈跃祖说。今天的《解放军报》讲述了这位中国航空装备机载射轰瞄准具研发技术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是如何在半年的时间里解决飞机投弹不准的问题,成功地研制出了我国首个具有轰炸修正能力的瞄准具的故事。 

  解放军5311厂原总工程师陈跃祖,潜心致力于强-5战机瞄准具研究,研制出我国首个具有轰炸修正能力的瞄准具,实现了国产战机的精准打击——

  小小瞄准具挽救一代战机

  ■史良辰赵艳斌张天晓

  人物小传:陈跃祖,中国航空装备机载射轰瞄准具研发技术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被评为全国科技大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武器装备技术革新先进个人。

  斑驳的南京老城墙上,刻着明代工匠姓名的字迹,饱经沧桑却清晰可见。“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让飞机打得更准”,一位耄耋老人站在光华门旁坚定地说。

  历史和现实在这一刻交融。眼前这位老人叫陈跃祖,60年前,他怀揣着报国热忱,毕业后阔别故土,走进几千里之外的军械修理厂。激情、天分和勤勉,让他脱颖而出,很快便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从零开始——

  研制国产瞄准具

  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的强-5飞机,曾是我国当时航空兵的主力机种。

  然而强-5飞机瞄准系统很落后,不能自动瞄准、追踪攻击,一切全凭飞行员根据高度、速度、角度等仪表参数,自行判断攻击时机,打得准不准既靠经验,又凭运气。

  当时国外战机已应用上仰投弹瞄准具提高瞄准精度。为此,1970年,空军召开会议,旨在搞出国产轰炸瞄准具。当时,国内从未研制过这种装备,会场一片寂静。

  “我愿意试一下!”陈跃祖打破了现场的宁静。立下军令状后,他马不停蹄奔到南京,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研制中。

  研制国产瞄准具,解决战机的瞄准问题,在当时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陈跃祖凭着一股倔劲,带领团队不断改进瞄准镜头角度,给飞行员重新设计各种状态下的投弹时机,调整瞄准匹配系数,降低人为误差。

  可当模拟投弹精度持续上升,实现预期目标近在咫尺时,陈跃祖却把项目毙掉了。

  在他看来,这种方法存在问题:若飞行员实战时晚1秒操作,就会产生绝对误差,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瞄准精度问题。

  寒冬的一个深夜,冻得发抖的陈跃祖,只好裹上被子、拿着稿纸坐在床边思考,就在这时,灵光突现,一个重大的技术难题突破了!

  第二天早上,陈跃祖揉了揉满是血丝的双眼,举着一叠设计草案说:“在瞄准具上做一套数据模拟系统,让飞机自动测算和投弹!”

  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再平常不过。然而那个年代,微处理器刚出现,使用计算机如同当下量子通信般前沿。

  如此大胆颠覆性设想提出后,整个团队一片哗然,原来的方案不用了?从零开始?陈跃祖坚定信心:路都是蹚出来的,一定要搞出国产瞄准具!

  奇思妙想——

  在瞄准具上加旋钮开关

  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纸上谈兵不是科研之道。于是,陈跃祖带队前往强-5飞机制造厂和飞行基地,详细记录飞机每次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各类参数,获取了海量的原始信息。10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铺满了各种稿纸,其中仅计算角度数据的稿纸堆叠起来就有2米高。

  当项目数据准备完毕后,却出现了新难题。怎样加装才能把数据合理地应用到自动瞄准上?如果按初始设计,在驾驶舱内加装按钮式触发器,本就狭窄的舱内将会更加拥挤,反而会增加战机的操作难度。

  这一难题如鱼刺卡在喉咙般困扰着陈跃祖,让他茶饭不思。对新方案的质疑声也随之此起彼伏,甚至有人提出采用最初方案赶紧交差。

  顶着巨大压力,一筹莫展的他消瘦了许多,人也显得十分憔悴。“爸爸,妈妈不在,你帮我换一下电视台吧?”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的这句话居然帮助他打开了破解难题的大门。“要是能像电视机那样,开关转圈切换不就好了?”于是他当即拍板:在瞄准具上做旋钮开关,把计算机设备都放到机身里!

  经过八百多个日夜奋战,瞄准系统成功实现自动瞄准和投放,两套样机终于可以交卷了!

  勇攀高峰——

  打造国家“空中长城”

  1978年,空军首长在北京接见陈跃祖,给他布置了任务:半年时间解决强-5飞机投弹不准的棘手问题。

  事实上,先前研制的轰炸瞄准具,只是为了执行某项特定轰炸任务,并不适合批量投产和提高战机日常作战性能。

  有人劝他,之前的瞄准系统已经很成熟,把系统适当迁移改进,投弹不准问题定能迎刃而解。

  可他却不这么想:军工科研不是修衣服,简单缝缝补补就能凑合几年,况且强-5飞机关系到国家“空中长城”是否牢固。

  解决战机瞄准问题如同接力跑,如果不力争科技上游,那么后面几代人需要付出更多心血才能追赶回来。绝不能欠历史的账,必须紧跟世界一流技术。

  研制之路注定荆棘重重,因为不仅要解决恒定攻击方式的精准度,还要让飞机在不同姿态下打得更准。这一次,他充分采用系统思维,把射击和轰炸联系起来,将研制目标锁定为研发射轰一体的瞄准具。

  通过创新连续自动求构超越角的方法,陈跃祖再次革新瞄准具技术定位,不仅提高了精度和可靠性、减少飞行姿态使用限制,更让战机具有超强的实战能力。

  在空军举行的战机校阅中,装备新型瞄准具的强-5战机,在投弹精度检验中,平均误差稳定在10多米,比之前的轰炸精度提高了近5倍,获该机型轰炸成绩第一名。

  “陈跃祖研发的瞄准具,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挽救了一代濒临退役的机种。”空军首长感慨道。

  落红护花,春蚕吐丝。虽早已退休,陈跃祖却常向年轻技术员们传道授业。他常说:“我们搞军工的,就要有勇攀高峰的胆识,这样才能把装备搞得更好更强”。在军工领域,需要更多像陈跃祖一样的大国工匠,勇挑重担,精益求精,才能打造民族百年屹立不倒的军工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