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的崛起绝不是“中华帝国崛起”

2016-01-12 14:12:43|来源:环球网|编辑:易成晨

  本文转自海外利益研究公众号 原题:中国崛起要警惕“中华帝国崛起”的杂音

  文|邱明红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的“大国崛起”一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来说,实现综合国力的全面增强、实现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基础更加牢固的中国崛起进程正在昂首阔步中前进。

  在人类历史上,后起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严重失衡,甚至引发世界大战,即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德国和日本就是例证。前苏联在这方面也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不会重蹈覆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逐渐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不会也不需要通过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更不会也不需要采用争霸或损害别国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而在当下的学术和舆论中间,一些人已经习惯了用“中华帝国”、“华夏帝国”去形容古代中国,甚至已经变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用法。因此,在谈论中国的崛起时,一些人经常有意无意的使用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词汇“中华帝国崛起”,盲目甚至错误的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中华帝国”的崛起,然而“中华帝国”是一个充满了政治和文化危险的词语,在中国的语境中,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带有很大的意识形态属性,如果我们能明确“帝国”的涵义,就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在使用这个词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面临的一些隐蔽的陷阱,把“中国崛起”和“中华帝国崛起”两个说法分开来,我们就会发现,这种“中华帝国崛起”的说法在政治上隐藏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

  众所周知,在中国本土的语汇里,原本只有“天下”、“皇帝”这样的字眼,十九世纪之前,在中国的语言里面原本没有“帝国”这个词,在中国首次使用“帝国”这个词的是李鸿章,李鸿章之所以使用“帝国”这一称谓,是因为1895年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在和日本人谈判的时候他面对“大日本帝国”的名称,感到不能降低国格,就把大清也当作一个“大清帝国”,才用它达到一种平等的效果。然而之后,李鸿章的这一说法却不胫而走,晚清王朝走向衰弱之际,在内部腐朽落后和外部列强侵略的双重压迫之下,大多数国人仍然看不到一条正确的出路,而又心有不甘,只能寄希望于腐朽落后的清朝,深信只要燃烧起新的希望,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帝国”的提法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出现在此后几年内的报纸、地图、法典中,官方还制作了一方有“帝国”字样的玉玺。后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妄图建立“中华帝国”,却在国民的一致反对中迅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