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问一个新战士,是什么让他交出自己的十七岁,十八岁,你若问一个退伍老兵,又是什么支撑了他那些艰难灿烂的岁月。我说不清,可分配到地导部队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听说蓝天织就千道霹雳,你听说大地布满万顷雷霆,等你真正走近这支英雄的部队就会发现,咱们地导人键盘布阵,荧屏练兵有多威风。
兄弟,听说你分配到地导部队!
恭喜,从此你属于一个光荣的集体。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你会了解一段响亮的历史:神秘的543部队,千里转战捍卫祖国领空。世界防空史上首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是谁创造的?是我们!我们!我们!领袖是怎么夸我们的?毛主席说:老蒋的飞机不够打嘛……
怎么样?如此威武霸气听着过不过瘾?英雄营,神威导弹营,荣誉称号是从战功里叫响的!怎么样?当上地空导弹兵,不要太嚣张啊!
战史的辉煌仍在续写,如果你走进师(团)史馆,看到那逶迤的车辆长龙在祖国大地上壮阔前行,看到那一发发拖曳着火光咆哮而出的利箭,看到那导弹命中敌机播洒的壮丽火花,紧贴胸口的那张名片,清晰标注的是地空导弹兵“天箭”文化,每一名地空导弹兵生动的面孔拼接而成的符号,其中,就会有你。
等到你执行实弹射击任务,天空中导弹的咆哮,就是我们地空导弹兵骄傲的呐喊,那尾焰拖拽而出的弹道,描绘的是咱们扶摇而上的战斗轨迹。这样澎湃的激情,只有见过导弹发射的战士,才懂。
兄弟,听说你分配到地导部队!
恭喜,祖国大好河山你将尽收眼底。
“撤、走、进、打”,每一次任务和演习的经历,你将收获军人的“风花雪月”。任务地域就是前行的方向,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锤炼了地空导弹兵过硬的作风和快速反应能力。
世界这么大,你想不想跟着地空导弹兵一起去看看?每年例行会有野外驻训打靶或实弹演习,那几十辆“豪华”特种车辆编队行进的酷炫,那端坐在驾驶室坚毅凝望的眼神,绝对是靓丽的风景,只要见过地导部队全员整建制机动的气势的路人,都会把这个作为炫耀的资本。
身为路人眼中的威武之师,每年遂行任务出行方式多样,摩托行军、铁路输送、航空输送都是不同的脚印。吃住待遇更是“高大上”,饮食有炊事拖车供应,住宿有班用帐篷保障,那种野战环境下的四菜一汤和制式的统一装备,可不是驴友能望其项背的,上百顶帐篷在大地上铺出来迷彩的色块,这样一种俯视的风景,才会让人梦回吹角连营。
所到地域绝对不是小桥流水的情趣,都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景象,那是男人才懂欣赏的壮阔和豪气干云,那是纯爷们儿才会有感而发高声酣唱的信天游。遂行任务地域才不会有俗套的人山人海,那是“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广角镜头,俯视45度角的自拍根本拿不出手,只有伸展四肢昂头呐喊才能融入背景。城市外原生态的美,那被军歌渲染过的蓝色天空,只有执行过野外驻训任务的导弹兵,才懂。
兄弟,听说你分配到地导部队。
恭喜,你将收获大批一起攥出战斗力的兄弟。
“全营一杆枪”是地空导弹兵的战斗方式,数十个岗位缺一不可,只要你努力、用心,你就是战斗力数值中不可或缺大写的“一”。
要知道每一发导弹的命中都凝聚着所有岗位官兵的拼搏奉献,你跟兄弟战友之间是千锤百炼的默契。在这杆枪上,你或者是准星,或者是扳机,身为团队的一员,那种被认同的感觉,那种被需要的欣喜,那种对集体荣辱一身的牵挂,那种兄弟间配合出成就的默契,这才是军旅生涯最为宝贵的回忆。
告诉你吧,在地空导弹部队,任何一个岗位都能收获荣誉,“全营一杆枪”的理念深入人心,钉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力中绝对有你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信?你问问他,打靶程序环环相扣,没有你的全力配合,谁敢说弹起靶落!那导弹出筒后摇曳而上的身影,绝对有你助推的一份动力。射中靶机,全营上百号官兵拥抱呐喊,每个人如饮美酒的酣畅淋漓,高举战友抛向天空,那种被同一个目标牵引的热情,那种被同一样成就晕染的激动,你,可想体会?这种男人专注投入为之奉献后的喜极而泣,只有打上靶的地空导弹兵,才懂。
小五,原来是一名警卫战士,一天两岗,军事技能了得。后来调入士兵灶当了一名炊事员,一天三顿,爆辣蘑菇做的最好。驾驶员大牛,红旗车驾驶员,爱车守纪安全节约。即使你不在一线,不冲锋在前,地空导弹兵一份普通的保障工作,同样可以干到出彩。在这里,无论怎样定岗,只要你肯吃苦、做的好,立功受奖跑都跑不了。
一串澎湃的字眼:射天狼、铁拳出击、天空之钥。你会慢慢接触到“高大上”词汇:弹道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你会深入他们的故事:岳振华、陈辉亭。然后,你就会挺起胸脯走进师(团)史馆,百感交集自豪不已。参加任务的时候,“乱沙渐入迷人眼”算什么,打靶归来,当初承诺自己补睡十个小时,但是看到光荣花,睡觉的事儿忘的一干二净。
你算来对了!恭喜你,兄弟!
(摄影:张恒平 马彦松 徐伟 宋留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