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攻击,精神震慑——“斩首”作战缘何倍受青睐

来源:解放军报2017-01-24 09:00:22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现代战争中“斩首”概念由英国军事家富勒提出,意在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首脑和指挥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美军因具有发现确定、快速决策、精确打击等能力和信息优势,使“斩首”作战日益成为其对外军事干预的重要手段。

  2003年3月20日,部署在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美空军第379空中远征联队“黑羊”中队的两架F-117A型隐形战斗轰炸机,携带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奔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执行“斩首行动”。

  凌晨5点35分,飞机抵达巴格达南郊上空,将卫星精确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投向事先获知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可能的活动场所。几乎同时,位于海湾和红海海域的美国海军战舰也根据命令,将目标数据输入“战斧”导弹的电脑内,对萨达姆及其军政要员、战略战役指挥机构和共和国卫队等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斩首行动”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尽管首轮打击没有直接击毙萨达姆本人,但因萨达姆躲避打击而使伊军事实上失去了统帅和指挥,成为一盘散沙。

  此次行动,美军事前在陆、海、空、天、电各维空间展开了立体侦察,全面搜集目标光学、语音和电子信息,侦察和追踪萨达姆及伊高官的行踪。美军还秘密派出100多名特种部队人员和约50名中情局特工,在伊境内活动长达4个多月,通过窃听等手段,密切跟踪萨达姆与伊高级官员通信联络、活动情况,并收买了大批当地平民甚至伊高级官员。

  时间是“斩首行动”能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美军经过多轮改革形成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经过实战检验并优化了体制编制,可以实现战场快速高效决策;科学技术上的优势,保障了美军战场运筹计算能力和战场通讯能力,譬如“区域防空指挥系统”“快速战术图像系统”及“漫游者”软件等,能在复杂电子干扰环境下快速在美海军和地面部队之间传递情报信息,更加有利于指挥和协同,从而增强了抗干扰能力。

  为达成“斩首”的目的,美军在首次空袭中使用了“地堡克星”巨型炸弹,重达2000磅,命中精度在3米以内,能够对地下15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达成毁灭性破坏。在美军投射的各型精确制导弹药中,均加装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根据目标自动寻的,将云雨、烟雾、夜暗和沙尘暴影响降到了最低。

  评估是美军在实施打击过程完成链路上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作战效费比的参照系。作战过程中,美军充分利用其侦察监视手段获取精确打击效果信息,利用其侦察探测能力、预警监视能力、指挥控制能力进行评估判定,并依据评估结果调整精确打击力量和方式,及时实施再次精确打击,以确保作战行动实现预期打击效果。

  现今,“斩首”作战已经成为美军海外作战首选,也日益成为军事强国的一种作战选择。(李晶光)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