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长鼻子小怪兽:法军施耐德坦克(组图)

参考消息网

  

  图中这种外形奇葩的装甲车是法国历史上研发的第一种坦克,“施耐德CA”轻型突击坦克,仅在一战时期服役过,本期将为您解读这种短命的装甲鼻祖。

  

  施奈德CA1型坦克(名称源于坦克的成产厂)和早期坦克一样,都采用最原始的坦克设计。该车全长6.36米,全宽2米,高2.3米。其盒型车厢设计了一个角度很陡峭的鼻部。车厢安装在加短版的履带底盘上,鼻部和尾部都悬在底盘外。 图为施耐德CA1坦克三视图。

  

  本图可见布置在车身右侧的75毫米低初速短身管主炮和一挺8毫米机枪,另一侧仅有一挺机枪。在一战时期的坦克中,该型坦克的配置只能算中等水平。

  

  图为施耐德CA1坦克内部的机枪手,该坦克共有2挺8毫米哈奇开斯M1914机枪,这是其中的一挺。

  

  图为施耐德CA1坦克内部照,可见空间十分狭小,而且几乎没有通气孔,难怪法军士兵会抱怨该车内部工作环境苦不堪言了。还能看到75毫米主炮的炮闸(红圈处)。

  

  该型坦克搭载有6名乘员。图为5名施耐德坦克车组人员合影,还有一条宠物犬。

  

  施耐德坦克在后部还有一个舱门,平时可供车组人员出入,紧急时也可作为逃生口。

  

  由于全重仅13吨, 施耐德CA1坦克可以直接利用汽车拖车运输。

  

  1916至1918年,法军共装备了400辆施耐德系列坦克。在实战中,该型坦克糟糕的表现充分暴露出其设计缺陷,由于加长的车身使得车体的鼻部和尾部显得过于突出而造成坦克行进时容易被卡住,这种短履带底盘设计除了能在平地行驶外,很难越过大坡度的堑壕。图为一战期间,正在开赴前线的法军“施耐德”CA1坦克群。

  

  而作为早期轻型坦克,施耐德CA1的装甲厚度仅有11毫米,实际用配有钨芯穿甲弹的马克沁重机枪就能击穿,遇到敌军重炮轰击,车组人员只能自求多福了。在马恩河战役期间的一次进攻当中,共有132辆施奈德CA1型坦克参战,最后有约57%的坦克被敌军火力击毁。由于表现不佳,该型坦克在服役仅2年后就退役了。图为被击毁的施耐德坦克。

  

  图为法军步兵在施耐德坦克掩护下前进。

  

  图为一战时期,法军步兵在施耐德坦克的掩护下发动冲锋。

  

  尽管实战证明施耐德坦克并不是一种成功的设计,但其为法国研发后续坦克起到了开山鼻祖的作用。图为今天保存在博物馆中的施耐德CA1坦克。

  

  图为今天保存在博物馆中的施耐德CA1坦克。

  

  图为从侧后方拍摄的施耐德坦克,可见车身侧面的球形机枪座,车后方还有铲子和润滑油桶(疑似)。

  

  图为正在开赴前线的法军“施耐德”CA1坦克群。

  

  外国模型爱好者制作的1917年的施耐德CA1坦克场景模型,细节还原十分到位。

  

  一战期间,法军军官与施耐德坦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