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正文

解放军军官谈军改调岗:随时都能闻令出征

2016-01-27 09:04:37|来源:解放军报|编辑:邓晨曦

  原标题:志存高远:我的梦与强军梦同绽放

  写在前面

  这是改革的时代,这是青春的主场。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集结号吹响,召唤青年官兵为了梦想勇敢前行。大变革的时代,每一次选择,都并不轻易;每一次远行,都惟其艰辛。生逢其时的我们,面对这张时代出的考卷,要回答不少直击心灵的叩问。

  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把个人梦想、人生追求自觉融入实现国家梦、强军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如何抵御各种诱惑,坚守理想信念,肩负起时代使命和人民重托,矢志不渝为国家发展进步贡献智慧力量;如何既敢于放飞梦想,更善于实现梦想,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干描绘美好前景……这些问题,等待着青年官兵用行动来作答。

  今天,和我们分享心路历程的他们,一如你我平凡,正是千千万万青年官兵的缩影。他,一纸命令下,远徙千里;他,一家妻小留,南征北调。还有他,在平稳的陆地凝眸波涛汹涌的海洋,每一个步点都踩在最踏实的基层;还有他,在指挥岗位干得风生水起时接受安排在顶峰转行,执起教鞭……

  听他们的心声,似乎每一次选择,都举重若轻,似乎每一次远行,都义无反顾。然而这世界,从来都没有不需要克服重力的飞翔。他们用落子无悔的青春生动地诠释:当改革从个人理想转化为价值坐标,当改革信念转为自觉行动,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程上,我们将拥有何其心潮澎湃,何其壮怀激越,充盈着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华彩人生。

  梦想是时代脉搏的生动映照,更是激励前行的不竭动力。中国梦强军梦给了青年官兵梦想成真的机会、人生出彩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迎接这样的伟大时代,广大青年官兵必将和他们的选择同向,用青春的行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不懈奋斗作出响亮的回答,奏响无愧于时代、人民和人生的青春乐章。

  咱当兵的人,随时都能闻令出征

  作为一名有着10多年机关工作经历的处长,王乃东经历了1次体制编制调整、3次岗位调动,先后在多个相距甚远的部队任职,直到去年才与家人团聚。改革到来,他即将远赴更远的新单位报到。临行前,这位“过来人”对记者说起了再次迎接改革大考的心路——

  这些天,知道我将去几千公里之外报到的同事和战友总会问我一句话:“准备得怎么样了?”我总是回答说:“有啥好准备的,随时都能闻令出征,拎包出发。”

  其实,我说的并不是套话。这样回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马上告别现在的单位了,有些不舍,总想抽出更多时间把这些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基层部队;另一个是我经历过体制编制调整,算得上“过来人”,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需要太费神。

  2003年10月,我是原某集团军某团作训股的正连职参谋。当时,我们集团军将要裁撤,部队面临二次分配到其他集团军,到了新单位有没有位置、还能在部队干多久等都是未知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面对这个结果,心里没有顾虑是不可能的!我当时心态起伏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驻地从省会城市到地级市,工作环境变差了;二是自己的前途命运充满未知性;三是自己刚登记结婚就要面对两地分居生活。

  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时我就想,我才20多岁,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再加上爱人支持我,我很快迈过了这道坎儿,迅速把精力集中到了工作上。2004年初,我到新团队任职还不到半年,团领导就让我牵头负责冬季训练的筹划、组织和总结工作。没想到我因此“一战成名”,不仅受到集团军首长的点名表扬,还成为团里的主力参谋。

  “这次调整改革,可能是我走得最远的一次!”前几天,领导专门找我谈心,询问我是否愿意远赴几千公里外的新岗位就职。当天夜里,我失眠了。虽然是“过来人”,但这次改革给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实话实说,去年年底,有关部门征求个人去向意见时,我原本希望留在原驻地部队。不是因为自己觉悟低,而是觉得自己这些年亏欠家人太多了。从2003年我经历第一次体制编制调整以来,我和父母、妻子一直过着三地分居的生活。直到去年年初,妻子才调到我身边工作,算是正式安了家。

  这次,我将面临军旅生涯的第二次改革,刚安家就要搬家,况且到新单位报到之后,我就不再担任处长职务了。思来想去,我跟妻子说,改革对提升部队战斗力是好事,对个人成长也是一次机遇!我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没有党和部队的培养,我不可能走到今天。此次改革,是对每一名军人的政治考核,如果因个人的小九九而患得患失、裹足不前,就不配做一名革命军人,也对不起组织多年的培养和关爱。

  第二天一早,我就带着两眼血丝找到领导,态度坚定地说:“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做出这个决定我绝对不会后悔!为啥?身为“过来人”,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作为一名军人,在部队调整改革面前,心里有一定起伏是很正常的,但要讲党性觉悟,能守住底线。什么是底线?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就是底线。

  就要到新单位报到了,在这里,我想说句话与面临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战友们共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岗位上干工作,我们的冲劲一定不减!”

  万里航迹,靠走好每一个步点来丈量

  21年军旅生涯,历经多次工作岗位调整,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政委陈维工都坚定地选择到基层去、到舰艇上去。在某造船厂,记者见到了陈维工,他正带领官兵接装,穿行在数万个零部件密布的车间。听他平静地讲述自己站在每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强军使命的执着,每一步都踏实稳健、雄浑铿锵——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那么几步。”回望我走过的军旅之路,每前行一步,都像是在做一道选择题,不过回想起来,我感觉每一个步点都踩在了实处、正处。

  1995年参加高考时,正逢社会上掀起一股“海军热”。我高考成绩较好,有机会挑选一所条件较好的地方院校,但一直痴迷军事的我选择了考军校,如愿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毕业后,我一开始被分配到海军某基地装备部,在陆地上工作和生活,虽然相对安逸,可这毕竟离我到一线舰艇部队工作的“大海梦”还是有些距离。

  机会终于来了。某驱逐舰支队要挑选一批年轻干部,进行政工业务培训后,充实到一线舰艇的政工岗位。

  征求意见时,我第一个报了名。新部队驻地将要从城市中心变为生活配套设施尚不完备的郊区,虽然在同一个城市,可回一趟家,路上都得耗上四、五个小时,根本不可能照顾家人的生活。我好不容易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经过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当曾经的梦想真正快要实现时,我却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舰艇长时间出海,工作肯定比岸上要辛苦很多,我能够胜任吗?

  很快,我被安排到一艘即将执行重大任务的驱逐舰,代理部门教导员。没过几天,舰艇就齐装满员解缆起航,直奔任务海区。该舰舰长、政委都有过参战经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经过执行连续几个月的海上任务,我很好地通过了海上生活的“第一关”,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军舰靠港后不久就被选调到上级机关工作。

  2011年,随着我军干部跨军兵种交叉代职的力度不断加大,担任某驱逐舰副政委的我面临着又一次选择:“去不去代职?”

  有人劝我“别折腾了”:职务刚调整不久,代职对下一步的晋升不会“加分”。那时家属患场大病刚刚痊愈,孩子又小,面对家庭的实际困难,说实话心里还真挺矛盾。考虑再三后,我认为这次锻炼的机会非常难得,安排好家事,打起背包去了陆军第54集团军某团代理副政委。

  在代职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这支英雄部队的精神营养,感受着那份历史积淀的厚重,触摸着那激荡了数十载的铁军之魂。那一年的经历带给我的,不仅是更宽阔的眼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这是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代职回来,我先后任某护卫舰政委、某驱逐舰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在多个岗位上历练过后,组织一纸命令赋予了我更重要的职责:平职调离,担任某驱逐舰政委。

  “组织需要的时候无条件听招呼。给平台就是给机遇,给岗位就是给舞台,任何时候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永远都不会错。”回想起军旅生涯的每一次选择,我无怨无悔,庆幸之极,庆幸的是我踩对了步点,赶上了个人梦想与部队发展同频共振的伟大时代。

  威武雄壮的钢铁战舰一天一个新变化,改革强军的崭新春天正迎面疾驰而来。我想,个人如同战舰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全心投入、真心付出,才能拥抱战舰远航的美好明天!

  远行无悔,我以我心守“机心”

  这是空军某团机务大队发动机综合监控师陈亮在新年里回望走过的军旅路,写给自己的强军心语。字字蕴真情,句句诉丹心。从事机务工作11年,维护过3种机型,2次参与新机改装,14次参加大项任务,陈亮一路走来风和雨,甘做强军“铺路石”——

  每当战机起飞,我都无法抑制内心的欣喜;每当战鹰凯旋,我都想揽其入怀。战鹰,是我生命的最爱。维护战鹰,是我人生的光彩。

  今年,是我从事机务工作的第11个年头,作为发动机综合监控师,职责就是为战鹰查好“心电图”,及时发现“病因”,开出“药方”。发动机好比战鹰的“心脏”,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否则便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我不仅要掌握发动机上千个零部件的性能、参数,而且要对各种设备之间兼容性及部件故障率等都烂熟于心。虽然工作不轻松,但我就是离不开这个“老伙计”。

  2004年7月,我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空军某航空兵团,走上了梦寐以求的机务工作岗位。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刻苦拼搏,我很快在同批战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械师。正当我干得风生水起时,另一个飞行团迎来新机改装任务,组织上把我作为种子骨干纳入选调范围。突至的命令让我感到茫然失措,内心骤然间陷入纠结。其实,我第一反应是不想去的,毕竟我与同城相恋的女友已快登记,且驻地条件相对优越,这一走,恐怕会失去“眼前的幸福”。然而在新单位,我将维护的是新型战机,接触最前沿的航空装备知识,这不正是我最初的梦想吗?我说服了女友,踏上了新征程。

  从繁华都市到塞外草原,青春的理想和激情点燃着我年轻的心。来到新单位以后,我铆足了劲,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排除一个故障,大半夜跑到修理厂,拿着手电对照图纸一琢磨就是一个通宵。很快,我成为业务骨干,带领机组完成多项大型演训任务,并多次立功。

  2014年的一天,正在外场飞行保障的我接到单位电话:“有一项重要的改装任务需要你去完成……你考虑考虑!”放下电话,我心里有些复杂,因为接受任务又意味着两地分居。不少朋友劝我:“你也老大不小了,到一个条件还不如这里的艰苦地区,大人孩子都跟着折腾遭罪啊!”妻子起初也很不理解:“团里有那么多技术员呢,你向组织上申请安排其他人去吧。”说实话,我当时也曾犹豫,毕竟在那里生活了8年,生活已经稳定。可转念一想,“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若没有这些年组织的关怀培养,我怎么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作为单位的技术骨干,看着领导期许的目光,我怎能不冲上去反而后退呢?而且第一次的选调经历给我带来的成长进步,让我更加坚定了远赴征程的决心。说服了家人后,我再一次背起了出发的行装。

  来到新单位,面对更先进的战机,虽然业务类似,但迎接我的实际困难远超想象。为尽快掌握新型战机发动机故障规律,我找来技术资料,对比各类故障问题,一个参数一个参数背记,一个数据一个数据验证,有搞不清楚的地方,无论加班到多晚,都要弄通弄懂才罢休。作为选调骨干,不仅要个人技术精湛,更要发挥“种子”作用带动别人。这些年,我根据工作实践经验,提出的缩短轴承工作状况检查周期、制作发动机监控曲线判读流程等一系列监控措施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点赞”,编写的《飞机发动机监控100问》《燃油泵-调节器可视化调整手册》《发动机试车手册》等资料已成为战友们的“口袋书”。这些肯定,将化为我继续奋力前行的强劲动力。

  心系长剑,执教鞭同样大有作为

  从按下导弹“点火”按钮,到带领连队参加实战演习,他发射新型导弹14枚,连续8年被评为导弹专业技术尖子;从导弹旅发射连长,到训练团普通教员,他连续被评为“技术干部标兵”,10余篇论文获奖。火箭军某训练团教研室主任兼讲师张自焱走过的路,令人钦佩又引人深思,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我走过的路做过的事,非常平凡,只是火箭军广大官兵中的一个缩影。

  现在大家都在谈梦想,我从入伍开始也有自己的梦想。在军校里学了4年导弹专业,2002年毕业后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按下“点火”按钮,让导弹在我手中腾飞。

  机会说来就来。2003年隆冬时节,部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上级决定,指挥员必须独立指挥、独立操作,而且另外赋予2项检测性课目。

  这些考验,风险不可谓不大,我的想法却是:精武强能的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作为发射排长我必须上,即使失败,至少为部队探索了一条规避失败的道路。

  苦心人天不负。最终,我获得发射资格证,并亲手将一枚新型导弹送上蓝天。从此,我年年参加部队重大演训任务,蛰伏南国深山、穿行北国莽原、鏖战戈壁大漠,我也从排长到连长,成长为优秀指挥员。

  5次按作战流程开赴作战区执行实弹发射,发射新型导弹14枚,2次带领连队指挥发射导弹2枚……我这一路走来,成绩单挺“好看”。2008年10月,基地在提升拓展所属某训练团教学功能时,瞄上了我。

  发射连长转行当教员,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道很大的弯,我也同样感到有些惊讶。从上军校开始,我给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就像导弹弹道一样“精准”:发射排长、发射连长、发射营长……

  一边是心中蓝图,一边是新的变化,我有些犹豫。这时,“导弹司令”杨业功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是啊,当连长谋的是打仗,当教员同样为的是打仗。作为军人,我不过是在不同的岗位书写一样的精彩。心系打赢,在哪都是战场。

  转岗以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借助传媒技术将课程讲得像看电视节目一样,让学员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掌握知识。我发现许多学员喜欢看推理性、揭秘性、益智类节目,于是就把分析装备故障做成推理图,通过现地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从导弹旅到训练团的第一年,我就参加了原第二炮兵首届导弹专业技术大比武,获得团体第三名,让人刮目相看。近年来,我连续被评为“技术干部标兵”、军事训练优秀“四会”教练员,10余篇论文获奖。参加原第二炮兵总工程师培训式比武,获得2个单项第一,荣立二等功。

  如今,军队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改革需要不流血的牺牲,在这场大考面前,我觉得每名军人至少要答好三道题,那就是忠诚度、执行力、奉献值。这是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很高的道德规范。答好了这三道题,向前走你就是聚焦打仗有力、精武强能有为、干事创业有方的高素质军人,向后转你的“考试成绩”同样是响当当的高分!

  向前走、向后转,我都无怨无悔。战友们,你呢?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