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大幅裁陆军加强海空军 研发新武器着眼未来
原标题:精兵强武 砺剑四海
■李盾
导读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凸显,德国国防部在《2006年白皮书——德国安全政策与联邦国防军未来》中指出,联邦国防军的任务将转变为以预防国际冲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主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这对军队遂行海外军事行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能够“走出国门”,德军重新调整武器装备结构,推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尤其是海空军武器装备的革新,探索出一条“德国特色”军备革新之路。
去粗求精——
革新装备为加速转型
2011年,德国国防部长德迈齐埃宣布,德国防军将陆续关闭以及缩小120所军营,整个关闭、缩减行动将持续到2017年,届时德国防军的兵力将从25万人缩减至18.5万,军营中的非军人职位也将从7.6万减少到5.5万。
随士兵一同离去的,还有大批老旧装备。2013年6月,在德国空军服役近半个世纪的美制F-4“鬼怪”战斗机正式宣布退役,同时全部换装新一代EF2000“台风”战斗机。EF2000是欧洲研发的新型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由于具有良好的机身设计,其高速操纵性、缠斗能力卓越。武器配备有1门27毫米毛瑟机炮,机身设置13处武器携带挂点,能使用广泛的对空、对地武器。2015年4月,随着“美洲狮”步兵战车的正式装备,在德军服役长达半个世纪的“黄鼠狼”步兵战车逐步被取代。“美洲狮”步兵战车的车体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车辆两侧各有5个钢制的负重轮,安装在独立悬挂装置上,同时加入了降噪和减震系统,保证了良好的机动性。武器方面,“美洲狮”步兵战车配备了双供弹方式的毛瑟30毫米火炮,火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军事变革往往伴随着武器装备的革新,而武器装备的革新则为军事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德军不断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助推军事转型,为军事力量的提升提供了持续动力。
合理“瘦身”——
海空力量发展是重心
在持续的“瘦身”过程中,德军绝非简单的合并,而是有目的性地对三军进行调整,其中陆军数量被大幅裁减,而海空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德军认为,未来军队所面对的主要是海外作战,而陆军在海外作战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德军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将海空军装备视为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F125型导弹护卫舰是德国即将装备的隐形护卫舰,该护卫舰是德国海军为远海的低强度作战特别打造的一种舰艇。在隐身设计方面,采用了类似美国DD21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即小雷达截面、内倾式上层建筑以及内置孔径天线的全封闭桅杆,使得F125型护卫舰的雷达反射面积极小,隐身性能优越,提高了战场的生存能力。
在空军武器装备发展上,德国不惜重金投入。2011年,德国国会预算委员会批准采购53架A400M运输机。A400M是欧洲自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新一代军用运输机,单架的售价高达8500万美元,就是说德国的这个采购项目总价值可达45亿美元。作为新一代运输机,A400M在机身尤其是机翼上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减轻了机体重量。在货舱设计上采用“宽体化”的设计,容积可达356立方米,另外由于采用了“自主式货舱操作系统”,装运效能得到很大提高。A400M的列装,将直接影响德军的海外兵力部署能力,因此该项目将是未来德国空军关注的重点。
面向未来——
高新武器研发成焦点
近年来,德军加大对高新武器领域的投入,并在定向能武器以及无人化装备的研发上取得一定进展,意图在未来战场上占据有利态势。
德国是激光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1986年,德国提出了1987-1992年激光研究与激光技术的资助计划,5年中投资2.62亿马克。2012年,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成功测试了一种先进的激光武器,可以击落3公里外的无人机,功率可达50kW。2016年,德国莱茵公司在德国一艘军舰上成功测试了一种军用高能激光武器。
无人作战平台同样成为德军关注的焦点。2000年8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与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签署协议,将为德国研制一种具备“高空长航时侦查能力”的无人机航空平台,即“欧洲鹰”无人机。2011年7月21日,首架“欧洲鹰”无人机飞抵德国曼欣格空军基地,并编入德国空军第51侦察联队。然而在2013年,该项目却被德国政府叫停,原因是“欧洲鹰”缺少防碰撞系统,无法通过欧洲适航性认证,如要通过这种认证德国需额外支出6亿欧元的费用。有媒体报道,即使德国愿意支付6亿欧元的额外费用,也难以获得欧洲适航性认证。不论是哪种原因,德军在该项目上已经投入5.62亿欧元的费用,并且德军在2015年曾表示欲重启“欧洲鹰”项目,可见虽然研发之路困难重重,但对于德军来说无人机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