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舰机频频高风险“接触” 可能擦枪走火
原标题:俄美舰机频频高风险“接触” 可能擦枪走火
刚刚过去的4月,俄军战机多次对美舰机实施干扰和拦截,双方距离非常接近。俄军飞行员此类举动自然不是为了展示飞行技艺。美军认为,此类行为威胁到在国际海空域正常作业的美舰机及人员安全。俄方则表示,俄军战机的拦截行为无可指责,完全符合国际法。
冷战时期常见的情景如今又频繁上演,在当前俄罗斯与美国、北约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如此高频率、近距离的“接触”,双方均需承担极大的风险。一旦发生舰机受损、人员伤亡或擦枪走火,不排除双方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
“遏苏”和“遏俄”没有本质不同
4月13日,两架苏-24先后20多次飞临美海军“唐纳德·库克”号导弹驱逐舰,其中一架在其上方仅9米高度飞越,该舰正在加里宁格勒附近的国际海域与一架波兰直升机进行联合训练。此外,4月14日、4月29日各有一次,一架苏-27在波罗的海上空对一架接近俄罗斯边境的美军RC-135U侦察机实施了拦截。
波罗的海三国相继独立后,加里宁格勒州成为俄罗斯的一块飞地,是俄在波罗的海仅存的出海口,也是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驻地。除俄罗斯外,波罗的海周边均为北约成员国,其中,波罗的海三国与俄交恶。
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方向上的地缘政治环境最为恶劣,被迫承受着西方强大的军事压力,这里是俄罗斯与北约对抗的前沿——波兰部署有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美海军装备“宙斯盾+标准 3”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以西班牙罗塔基地为母港,在波罗的海巡弋,其中包括“唐纳德·库克”号。2014年后,美国开始增强在德国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陆上兵力部署。
美军在波罗的海地区的侦察、训练、联演、巡逻等活动,目的是通过保持前沿存在,巩固与北约盟国的伙伴关系,提高与北约成员国武装力量的协作水平,履行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安全承诺。对此,俄方无权干涉,也无力制止,只能采取干扰或拦截行动表明态度。
4月21日,一架米格-31在堪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的国际空域,拦截了一架美军P-8A反潜巡逻机,双方最近距离仅15米。米格-31是重型截击机,飞行速度快,配备强大的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冷战时期就部署在北冰洋和远东方向上,主要用于保卫俄战略核力量,这两个方向是美对俄战略核力量实施打击的主要来袭方向。
应指出的是,即使有俄日“北方四岛”问题长期存在,远东乃至亚太却不是当前俄与西方对抗的重点地区。虽然俄与美日同盟均视对方为潜在对手和威胁,但在美“亚太再平衡”战略中,作为防范和遏制的对象,俄的排名在中、朝之后。
但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等地是俄海军太平洋舰队核潜艇基地所在地,部署有包括最新的“北风之神”级在内的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的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是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俄国家以及军事安全的基础和保证。勘察加半岛上还有俄空军多个战略轰炸机基地,自苏联解体后一度中断的战略轰炸机战备巡航早已恢复,可对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军事目标构成威胁。
由此可见,堪察加半岛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83年,一架从美国阿拉斯加起飞的韩国客机偏离航道,飞向堪察加半岛,就被苏-15战机击落。2011年,俄开始在半岛部署S-400防空系统。因而,俄军不会任由美方实施侦察,美方也心知肚明,所以被俄战机拦截的P-8A所属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对事件的反应温和,其发言人表示,俄军战机的拦截行动是安全和专业的。
黑海也不平静。冷战时期,美苏舰机就在黑海频繁对抗。1988年,苏联海军1艘护卫舰和1艘巡逻舰分别主动撞击了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海域航行的美海军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不久,又是“唐纳德·库克”号,一架苏-24多次干扰在黑海海域航行的该舰,持续时间超过90分钟,最近距离900米。
黑海是俄将兵力投送至地中海和中近东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地缘政治热点地区。美在黑海周边的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分别部署有“爱国者”和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美海军装备有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驱逐舰进入黑海,配合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向俄进一步施压。
发生上述舰机对抗事件的海空域及其周边地区,在当前或者冷战时期,要么是俄苏与西方军事对峙的前沿,要么分布有俄苏重要的政治、军事目标,要么位于地缘政治热点方向。但不管冷战时期还是现在,从事件根源上看,“遏苏”和“遏俄”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舰机对抗事件蕴含极大风险
冷战时期的此类对抗事件,无论是苏方阻止美方侦察,还是美方实施所谓的“自由航行计划”,双方都宣称自己的行为正当,符合国际法。双方舰机偶有损伤,由于苏方是有备而来,且出其不意,占便宜的情况略多。但在事后,双方均不了了之,从未发生主动攻击或报复事件,往往以达成协议或默契收场。在事发区域,美方此后行动更为收敛和谨慎,苏方也对美方的活动控制有一定放松,这样,类似事件的发生频率减小,但苏方也因此受到鼓舞,选择和实施此类行动时更为坚决。
此类事件中,看似苏方舰机占据主动,实际上,事件多发生在邻近苏联的海空域,其实是美国对苏联实施全方位“遏制”和“围堵”的战略格局下,苏联采取的局部反击行动。
冷战时期世界是两极格局,美苏均为超级大国,各自超强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保证了双方之间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均势。但今非昔比。俄罗斯与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底气是其战略核力量,石油和天然气更多地是在俄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克里米亚事件和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成为俄与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的转折点。面对西方在各领域的施压,俄罗斯选择使用对等手段反制,在军事战略和行动上更加主动、积极和果断,展示了不惜武力对抗西方的坚定决心。明斯克停火协议,更大的作用似乎是让冲突双方积聚力量,为下一次大打出手做准备。俄出兵叙利亚,以打击ISIS为切入点,在中东暂时站稳脚跟,并使得西方阵营出现分裂,达到了冲破西方封堵和制裁的效果。
在与西方的对抗中,俄罗斯的立场虽然强硬,但策略却很灵活,手段方式多样。双方若发生冲突,对俄罗斯而言未尝不是机会,也许可在新的地缘方向上实现突破。危机往往意味着“危”中有“机”。2015年,俄战机在叙利亚被土耳其击落,俄借机制裁和压制土耳其,由此可以在叙利亚大展拳脚而土耳其束手无策,可说是得大于失。对此,西方已有充分认识,但似乎尚未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
今年2月13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俄与西方的关系已经滑向一场“新冷战”,当前俄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可与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相比。梅德韦杰夫警告,制裁没有改变任何事情,也不符合双方长期利益,俄欧关系已被破坏,不希望双方通过军事冲突解决问题。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强硬反击,称俄罗斯的行为愈发咄咄逼人,正在破坏欧洲安全秩序,北约不寻求对抗,也不想要一场“新冷战”,但北约的反应必须强硬,并正在进行近几十年来最大力度的旨在加强集体防御能力的军事建设。
俄军战机在干扰或阻止美舰机作业过程中,即使“采取了安全措施”,但如此高频率、近距离、高风险的“接触”,一旦发生舰机受损、人员伤亡或擦枪走火,无论是否出于误判,不排除双方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由于此类冲突地点位于国际海空域,冲突规模不会迅速扩大,但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严重危机,使本已恶化的俄美、俄欧关系雪上加霜。
还应注意到,当今信息化时代,民众和媒体舆论是国家军政决策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对其无视或被其裹胁,都可能造成局势失控,从而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如果俄美舰机发生冲突并爆发危机,双方军政高层的判断力、忍耐力和决策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作者:李大鹏 单位:海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