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创客"成果缩短导弹瞄准时间提高瞄准精度
原标题:军营“创客”托举神剑腾飞
——火箭军某基地紧盯战场需求打造创新人才方阵纪实
■宋海军 奉 雷 本报记者 段江山
沙场起惊雷,创新正当时。近年来,火箭军某基地紧盯战场需求,积极为创新人才搭建成长进步平台、为创新实践制订奖惩保护机制、为创新成果拓宽淬火渠道,涌现出一批有创意、懂操作的军营“创客”。
既铺“快车道”也开“专用线”
4月下旬,该基地组织群众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大会,32名成果负责人走上奖台,接受全体官兵祝贺。记者在现场看到,成果负责人中既有肩扛中校军衔的博士,也有佩戴下士军衔的战士。该基地领导介绍,对于人才好苗子,近年来他们既铺设“快车道”,又开通“专用线”,高效助力军营“创客”快速成长。
在该基地所属部队,有不少被创新者津津乐道的规定:凡是参与创新的官兵,因加班攻坚可视情调整作息时间;凡是申报创新项目,机关即时组织评审批复;凡是好创意、“金点子”,一路绿灯给人给物……
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必须要有超常举措。他们专门成立科研创作室、开通网上创新论坛、制订科研奖励办法,极大地激发了官兵创新热情。该基地年度工作筹划中,科研革新作为单列议题,专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创新项目研发和奖励。
该基地所属某旅发射四营上士储良是瞄准号手,他和战友申请了某革新项目,科研申请一路绿灯。经过20多天攻关,他们研制的新设备既缩短了瞄准时间,又提高了瞄准精度。
既要加油鼓劲也要容错纠错
相信官兵聪明才智、尊重官兵主体地位、依靠官兵创新能力……这是该基地党委对军营“创客”的公开承诺。
他们先后出台《创新人才管理使用规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请办法》《革新成果验证措施实施办法》等规定,完善创新实践保障机制。许多创新成果是在挫折和失败中找到灵感和突破口的。在基地《创新奖惩实施办法》中,关于激励、保护、免责都有详细规定,真正让创新者吃下“定心丸”。创新过程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积极创造宽松舒适的创新环境,干得好的不吝褒奖,遇到坎的给予帮助,让创新者没有后顾之忧。
该基地所属某测控站数据分析处理室干部涂崇俊看到上级科研部门配发的监控系统有几个子屏幕,于是大胆提出将数屏集于一屏的设想。这个申请一路绿灯获得批准。经历两年接续攻关,20多次试验失败,数次追加科研经费,新系统最终研发成功。
既过“实验关”更闯“战场关”
战场,是检验创新成果“含金量”的“试金石”。对于每一项创新成果,该基地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都要经过严格审查论证,并投入实战化演训中淬火检验。
由该基地所属某旅技术人员自主研制的“导弹装备性能管理系统”,上级专家鉴定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对其实用性,有人打起了问号。
真金不怕火炼。系统投入使用后,在训练中大放异彩,实现了导弹性能分析精确化、综合信息管理数字化、装备保障训练智能化,大幅缩短了重要操作号手成长周期。
夜训是导弹部队训练难题,号手难识别、操作难定位,影响训练进度和操作精度。某旅上士刘士建领衔申报夜光识别器研发,获得批准后,器材很快研制成功。在随后的合成战术训练中,他们研发的电缆防磨发光保护套、号手身份识别牌等小革新投入演训场,取得良好效果。
未来战场呼唤创新实践,军营“创客”托举神剑腾飞。盘点该基地近年来实战化演训,处处都能看到创新者的身影。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某旅,面对多线备战、分区部署、减员操作等困难,利用创新研发的某新型导弹模拟训练器材培养一专多能号手,大幅提升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