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打响“卫星保卫战” 已为太空项目投数百亿
原标题:军打响“卫星保卫战” 已为太空项目投数百亿
提升卫星抗打击、抗干扰能力 构筑“太空屏障” 演练太空战
导读
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在军事行动中日益依赖卫星,例如用卫星追踪敌方、保障偏远地带地面人员通讯,以及用卫星定位系统给舰船、无人机、炸弹等提供导航。正如美军一名军事技术顾问所言,“离开卫星,美军将被迫回到‘工业时期的战争’,那意味着更多的附带损失。”
有鉴于此,更忌惮于俄罗斯等国空间技术和打击能力的发展,美国媒体披露,美国国防部近年已投资220亿美元,打响了“卫星保卫战”,并且,用于“保卫卫星”的资金今后只会增不会减。
广州日报讯 美国媒体9日报道,美国国防部近年已投资220亿美元用于更好地保护卫星,增强其抗攻击,抗干扰能力,今年还将额外追加50亿美元,20亿美元用于研究针对别国展开的空间攻击行动。
卫星:“太空中最有价值的不动产”
要理解美国国防部的敏感,可以从2014年的一颗俄罗斯卫星说起。2014年,俄罗斯发射的一颗卫星从美俄两国商业通讯卫星中间飞过,随后与第三颗美国卫星擦身而过。卫星飞越的间隔距离虽然不足以引发碰撞,但已触动了美国人的神经。
“万一有一天,战争冲突从地球蔓延至太空,我们该怎么办?” 在当年的一次由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主持的高级别官员会议上,众人提出了担忧。
军方主要有两方面担心:一是美国卫星遭别国导弹击落;二是美国卫星遭别国发射的先进装置“干扰信号”,造成美军地面人员通讯中断、美国导弹无法锁定攻击目标等。美军的担忧不无道理。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在军事行动中日益依赖卫星,例如用卫星追踪敌方、保障偏远地带地面人员通讯,以及用卫星定位系统给舰船、无人机、炸弹等提供导航。多年来,借助先进的卫星技术,美军取得了对潜在对手的极大优势,尝到甜头的美军于是向太空发射了越来越多的卫星。一名美国将军称,美方把卫星视为“太空中最有价值的不动产”。
时至今日,卫星导航技术不但应用于军事领域,也日益渗透到民事领域,例如汽车导航、电视信号等均离不开卫星,就连银行系统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记录交易时间。
庞大、昂贵且易受攻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太空视为庇护所。因此,我们的很多卫星设备庞大、昂贵,能力极强,但也极易受攻击”。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克说。
除了俄罗斯两年前发射的“擦身而过”的卫星,据媒体已经披露出来的信息,朝鲜已经拥有干扰导航卫星的能力,伊朗也正忙于开发太空项目。此外,一些“暴力极端组织”也已能拦截卫星信号。
这一切的发展,令美国认为有必要提前防范潜在的“太空战”。
由于美军如今的军事行动已严重依赖卫星,无论是精确制导、还是地面部队通讯,都离不开卫星支持,“保卫卫星”的行动因而被置于优先地位。
“离开卫星,美军将被迫回到‘工业时期的战争’。回头看看二战,没有精确打击导弹,没有聪明炸弹……那意味着更高的伤亡,更多的附带损失。我们不想再打那样的战争,那已不是美国今天的作战方式。”美军技术顾问布莱恩·威登说。
五步行动“保卫卫星”
美国国防部认为,“保卫卫星”刻不容缓。2014年的那次国防部会议决定,以“保卫卫星”为核心的太空战略全面铺开。
据报道,国防部已为这些太空项目投入220亿美元,今年还将额外追加50亿美元。
尽管这些太空项目都属于绝密级别,但从军方高层的谈论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还是能整理出5大方面的行动:
1.成立联合太空作战中心,派遣“太空顾问”。美军新成立的联合太空作战中心位于加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尽管投入运营仅6个月,作战中心已经开始就各种假定“太空战争”情形展开测试,着手加强当前弱项。此外,美国国防部还为空军司令配备了一名“太空顾问”。“太空顾问”和太空作战中心都有助于打破美军内部的壁垒障碍,把太空项目的内部沟通做得更好。
2.开发增强卫星抗打击能力,抗干扰能力的新技术。在“太空攻击战”中,敌对方可能会“蒙蔽”卫星传感器,令卫星暂时“失明”;或发射“寄生卫星”附着在主卫星上搞破坏。一旦上述情况发生,士兵可能会被困在战场上失去通讯,导弹则可能找不到目标。增强抗打击抗干扰能力,就是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3.开发小型卫星群。鉴于老式卫星有庞大,易被瞄准的弱点,美军准备开发并发射一种小型的卫星群,使它们更难被发现和打击。
4.构筑“太空屏障”。美军正寻求构筑一道“太空屏障”,以更准确地探测阻拦太空垃圾对卫星的撞击和破坏。
5.主动打击。在美国国防部今年新增的50亿美元资金里,就有20亿美元用于“空间控制”,即针对别国展开的空间攻击行动。尽管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约翰·海滕拒绝透露项目的详细情况,但据公开的报道可知,美军早就具备击落卫星的能力,他们曾在1985年派一架F-15战斗机发射导弹,击落了一颗老旧的军事观测卫星。
“美国国防部近年来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卫星对我们太重要了。”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