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滚动>>正文

对抗前沿!波罗的海三国军情解析

2016-05-20 15:13:52|来源:解放军报|编辑:王涛

波罗的海三国军情解析

制图:苏鹏 图片资料:杨磊

  原标题:“暴风眼”中的波罗的海“三剑客”

  随着俄罗斯与北约博弈的加剧,波罗的海成为这两大力量的对抗前沿,处于该地区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5月19日,在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北约多国完成了本年度最大规模军事演习“春季风暴”;不久前,美俄舰机在波罗的海海空域频繁“亲密接触”,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随着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军事对抗的升温,波罗的海俨然已成为这两大力量对峙的前沿,“暴风眼”中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3个波罗的海国家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

  提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很多人的了解程度恐怕仅限于知其国名,走近三国军队细究其国防建设点滴,就会发现一些埋藏在历史中、却又辉映于现实的深层内容。

  借重外力——

  打造安全“双保险”

  1991年末,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相继独立,如何维护国家的独立地位与安全,就成为三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三国很快组建了国防军,离开苏联三国深刻认识到单纯依靠自身维持安全环境是不现实的,必须借助外部力量。“一边倒”地争取加入北约获取“集体防卫”保障,成为三国一致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三国对自身地缘战略价值的吸引力也充满自信:三国不仅扼守着俄罗斯通往大西洋和欧洲腹地的最便捷通道,更毗邻俄机械制造业中心“西北经济区”——俄罗斯先进的武器装备,大部分在这一地区研发。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借势推动北约转型;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美国以“新、老欧洲”之别定亲疏。这些事实使波海三国对安全形势产生了新认知,进一步明确了以海外军事行动作为“投名状”换取美国及北约更多庇护的理念。2004年4月,三国在北约第二轮东扩中被接纳为成员国,成为北约遏制俄罗斯西进的战略前沿。加入北约不久后,三国相继制定了高度类似的国防战略:以北约的“集体防卫”职能为防务基石,平时为北约的“国际军事行动”做出实质性贡献;遭受入侵时,本国军队能坚持到北约援军到来,并为援军提供多方面的支援保障。

  在欧盟方面,三国虽早在2004年就加入了欧盟,但最初却一直对欧盟防务合作机制——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CSDP)不太信任,认为其难以提供实质性军事支持。近年来,尽管仍对北约的防务承诺依赖颇深,一系列因素却促使三国愈发重视并深度参与CSDP:其一,在防务问题上与俄罗斯打交道通过CSDP要比通过北约的敏感度低很多;其二,乌克兰危机等事件未能使“战略东移”的美国真正掉头返顾欧洲,三国认为有必要上一道防务“再保险”;其三,2009年底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明确规定了欧盟的“集体防卫”职责,“次地区性防务合作”政策符合三国利益;最后,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制度在防务领域给予了三国更大发言权。

  正当三国部队在北约和欧盟框架下广泛执行国际维和、培训、边境监控等多类军事民事任务之际,美欧近年来遭遇的债务及经济危机冲击,为三国深度融入北约和欧盟防务体系带来了新机遇。由于国防预算吃紧,旨在“省钱增效”的北约“灵巧防务”和欧盟“整合与共享”两大规划应运而生,通过多国联合研发、采购装备来实现军事资源和能力共享。在这种情况下,三国加紧与北约和欧盟的合作,获得了“重点被保护对象”身份,换来了切实的和平红利。例如,2012年5月北约芝加哥峰会宣称,之所以加快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理由之一便是“俄军部署在西部军区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威胁到了波罗的海三国”。每当西方与俄罗斯关系趋紧,比如乌克兰危机期间,三国都成为美欧的重要“演兵场”,北约战机在此地的巡航力度也随之加大。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