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谈改革强军:退避就是逃兵 应付就是失职
原标题:铁肩膀是重担子压出来的
■本报评论员
人无担当不可以立业,军无担当不可以制胜。
军人的肩膀,扛着千钧重担;军人的担当,刻着事不避难。为了攻克堡垒,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是担当;为了祖国安宁,把青春献给万里边关,是担当;为了战场打赢,常年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是担当;为了群众生命,逆人流而行、迎危险而上,也是担当。可以说,担当就是我军的本色和名片。长期以来,党和人民之所以信赖我们,艰难险阻之所以难不倒我们,就是因为我们能负重、有担当。
今天,改革强军的重担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军人肩上。这轮改革,系着军队的未来、国家的安危,呼唤军人勇于担当、担起所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置身改革中的我们,虽然不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却要面对得与失的考题;虽然不用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却要面对难与险的锤炼。退避就是逃兵,应付就是失职。全军官兵事不避难、攻坚克难,才能推动改革举措快速落地、改革任务精准落实。
担当从来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从来就是艰难的而不是轻松的。改革中的新情况,过去未曾遇见,应对没有现成经验;改革中的新问题,相互交织叠加,破解不会轻而易举。比如,战区主抓联合训练,军种主抓战役训练、合同训练和部队基础训练,如果机制运行不畅、统筹协调不好,就会出现战区和军种争训练兵力、抢训练时间、挤训练场地的现象;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如果不破除繁琐哲学、优化工作流程,“五多”就会越来越多;历史遗留问题存量较大、复杂多样、敏感棘手,如果不系统梳理、妥善处理,就会越积越多、越积越深;少数人员出现思想波动,甚至思转思走,如果不从政策制度上拿出办法,就难以稳定队伍、保留人才。险阻挡在前,不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就可能“过不去”;难题置于前,不鼓足干劲、铆足拼劲,就可能“攻不破”。
有职就有责,有责要担当。领导干部是改革的参与者、示范者,也是组织人、排头兵,责任更大、压力也更大。站在排头就应主动带头。具有“铺路奠基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坚定“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见到成效不收兵”的决心,才能立好风向标、当好开路人。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看到风险挂免战牌,“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改革就推不动,局面就打不开。
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改革强健的,不仅是军队的“筋骨”,还有军人的“肩膀”;改革锻造的,不仅是军队的魂魄,还有军人的担当。我们相信,经过这轮改革,我军离世界一流的目标会越来越近,官兵与世界一流的标准会越来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