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战区陆军是战役指挥部 既要主战也要主建
原标题:强化战区陆军主战主建的创新意识
■刘洪军
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格局下,战区陆军处于“主战”和“主建”的交汇点,作战指挥和领导管理的统分点,肩负着主战主建的前沿重任。
科学认识战区陆军主战主建的新特点
指挥链高效运转。过去在大军区体制下,以军区首长机关为主成立的联合指挥机构,虽然有其他军种指挥人员参加,但本质上没有摆脱陆军属性。所属陆上作战力量仍由联合指挥机构直接指挥,缺少专门的陆上作战指挥实体,指挥跨度大而不专。战区陆军成立后,构建起了战区联合战役指挥体系,战区陆军与战区空军、火箭军基地等军种指挥机构平行运转,实现了战区联指对各军种作战力量的等同等距指挥。
建设链纵向到边。陆军领导机构的成立,打破了以前“总部代行、军区直管、建用一体”的陆军领导管理模式,担负起了陆军建设的主体责任,解决了陆军建设谁都管、却没有统管的问题,破解了结构性短板,使陆军建设有了全局性统一指导;组建战区陆军,充分考虑了各战略方向在安全形势、作战对手、战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有利于针对战区实际进行战区陆军部队的规划建设,体现了应对安全威胁的方向性差异,更加有利于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建设指导。
管理链军民联动。这次改革贯彻精简高效原则,优化了陆军部队的组织管理结构,出台了军民联管、联动机制;战区陆军管理范围“锁定”,职责更加聚焦;管理力量更加集中,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准确领悟战区陆军主战主建的新定位
战役指挥部。从作战指挥上看,在各战略方向作战指挥体系中,战区陆军处于中间环节,担负着陆上作战指挥任务,是未来遂行作战的实体指挥部,参与联合作战决策,执行联合作战计划,指挥陆上力量与其他军种进行联合作战。同时,战区陆军指挥机构作为战区联指的组成部分,也可按照授权和统一决策、统一计划,指挥控制特定力量、特定领域的军事行动。
建设指挥部。从领导管理上看,战区陆军依然处于中间环节,接受陆军统一领导,执行陆军发展战略,依据顶层设计和战区战略,具体筹划指导战区陆军部队建设发展,是打造具有战区特色陆军部队的领导者组织者。
应急指挥部。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看,陆军在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确保实现长治久安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当前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任务交织叠加,自然灾害多发,战区陆军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在遇有突发事件时战区陆军要履行应急指挥职能。
切实把握战区陆军主战主建的新要求
重在转思想。树立“战”的观念,强化“军种主建”主的是战斗力建设,紧扣练兵备战任务,做到统为战、建为战、训为战、管为战。树立“联”的观念,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陆军”思维,与其他军种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树立“专”的观念,着眼陆军转型发展,加强对战区陆军部队建设的全局性、专业性、系统性规划研究和建设指导。
勤在抓指导。“五多”是长期困扰机关和部队的老大难问题,新体制下解决“五多”关键是创新改进指导方式。注重系统指导,改变上级强调什么抓什么、想起什么抓什么的“零散式”指导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统的力度,以“统”去“多”。注重按级指导,针对战区陆军机关业务部门“精干”,架子小、人员少的特点,改变以往大项任务、重点工作“保姆式”的指导方式,按照职责各级干好各级的事,不一竿子插到底,以“法”去“多”。注重精准指导,突出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具体指导、狠抓落实、守好底线,不贪大求全,以“简”去“多”。
贵在强能力。改革不仅是体制的变革、结构的调整,更是能力的重塑。对战区陆军来讲,围绕“战”,要着力提高联合指挥能力,切实肩负起战区陆军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指挥职能;围绕“建”,要着力提高宏观谋划能力,整体设计战区陆军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围绕“管”,要着力提高领导管理能力,准确把握新体制下部队建设管理的特点规律,确保战区陆军部队按照统一的建设规划稳步发展转型。
全面开启战区陆军主战主建的新征程
调整优化部队结构。按照“主战为主、保障为辅、精干合成”的原则,突出战区陆军主战功能,对所属部队按照作战需要和指挥关系进行调整。合成部队要着力提高独立作战能力和战场防护能力,训练机构建设要能够更加善于统筹整合教育训练资源。
推进训练模式转变。按照训战一体的思路,着眼信息化作战和陆军建设转型发展,积极推动训练模式转变。建立健全新兵先训后补机制,解决战斗力缓升陡降问题;探索士官升级训练机制,解决训练水平在低层次徘徊的问题;强化使命课题训练和跨区基地化训练,拓展联合训练,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构建完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内容和标准体系,发展模拟化、网络化训练手段,推动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靠拢。
建强指挥信息系统。持续加强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探索解决互联互通问题。基于一体化指挥平台,探索创新辅助决策的方式方法,研发“陆军基本战役军团作战指挥数据化支撑平台”,提高部队动中通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