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士兵入伍12年6次转岗 5公里越野不输"90后"
入伍12年,6次转岗,第31集团军炮兵出身的彝族战士马卡木牛很多岗位都干过:有线兵、炊事员、水电工、接力员……在团里只要提起马卡木牛的名字,大伙都会竖起大拇指:“马卡,真牛!”到底“牛”在什么地方?请看今天的《解放军报》讲述这个彝族战士的故事。
从“大字不识几个”的村里娃成长为军营多面手,第31集团军某团彝族战士马卡木牛——
“不放弃”是最大秘诀
【不放弃,坚持到底就能成功——马卡木牛·彝族谚语】
暴雨倾盆,山路泥泞。第31集团军某团官兵全副武装,在雨林中快速穿梭。
此刻,谁也不会想到,31岁、炮兵出身的彝族战士马卡木牛竟然也冲刺在雨幕之中。要知道,和他一起较量这个重装5公里越野项目的可都是年轻的步兵。更何况,他的左膝还严重积水。
奔跑中,马卡战胜疼痛的秘诀就是不断重复着4个字:“阿过木索!”在彝语中,“阿过木索”是“不放弃”的意思。
不放弃!只见马卡拉开体能服,用布条把膝盖勒得紧紧的,咬牙跟住第一梯队。踉跄冲过终点,脸色煞白的马卡摔倒在地上。第一名!这一幕,让带队的干部吃了一惊。
“不放弃,坚持到底就能成功。”家乡这句老少皆知的谚语,成为眼前这个凉山汉子成长的最大秘诀。
2004年,马卡走出大凉山来到军营。那时,他大字不识几个,只会说彝语。马卡从每天10个汉字、一句简单的普通话开始学习。新兵下连时,一本新华字典被他翻得稀烂。如今,他不但能和战友正常沟通,还掌握了1000多个常用汉字的读写。
下连那天,黑瘦的马卡选择了最苦最累的有线专业。班长瞪大了眼告诉他:“你这样瘦弱的身板,不合适!”没想到马卡脖子一梗,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我就是要当有线兵!”
一个执拗的选择,一连串的苦头接踵而至。那年基础考核比武,马卡主动向班长请缨。丁字结、并合结、蛇口结……强化集训时,别人休息了,马卡独自一人躲在器材室练打结法。每种打结法,马卡都要反复练上数百遍。为了提高成绩,马卡泡在器材室,摸索出“双手交叉打结法”。
有线兵、炊事员、水电工、接力员……入伍12年,马卡木牛6次转岗始终保持冲锋姿态。如今,在团里只要提起马卡木牛的名字,大伙都会竖起大拇指:“马卡,真牛!”
(原标题:彝族士兵入伍12年6次转岗 5公里越野不输"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