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新型导弹打出发射精度历史最佳纪录(图)
阳军,火箭军某旅地面综合测试专业组长,二级军士长军衔,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刘厚良摄
原标题:谋打仗是军人职责所系 精准测试“敢叫板”
戈壁高原,激战犹酣。
火箭军一支新型导弹旅数支发射分队跨区机动挺进茫茫大漠摆兵布阵、研练“剑法”。随着声声点火口令,导弹撕破长空精确命中目标,成功实施多波次火力打击,打出了该型导弹发射精度历史最佳纪录。
担任导弹测试号手的阳军,目睹导弹穿云破雾,直刺云霄,创造新的佳绩,他和战友们欢呼雀跃,相拥而泣。
“测试”好比“把脉”。长剑腾空、一剑封喉,得益于“把脉人”对导弹数千组战标参数进行精准测试判读,测试越快速精准,发射精度就越高,打起仗来胜算几率就越高。阳军干的就是为导弹“把脉”的活儿。
这是一次“红蓝对抗”检验考核,营里紧急受领导弹连续升级测试命令。还未展开设备,导调组又出特情:连长被判“阵亡”,测试时间缩为一半。
“要在一半的时间完成测试,太难了!”官兵面面相觑:规定时间交不出导弹,就要吃败仗!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阳军挺身而出,接替连长担任指挥员。“启用备份单元,利用误差排除间隙,多套班子交叉展开升级测试!”洪亮的口令声,在发射场回旋得让人振奋。
设备加电、通路测试、功能检查……眉头紧锁,目光如炬。阳军镇定的指挥,为官兵添足了底气。不一会,数枚“长剑”倚天而立,演习发射顺利进行。
导调组的“刁难”被化解,“蓝军”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惊叹之余,官兵纷纷找阳军“解密”。
脚下风云起,忧患催征急。如何快速精准给导弹“把脉”?这些年,阳军一直不停琢磨,将测试涉及的每一环节、每一号位逐人逐项分解研究,发现误差排除间隙有个时间差,可以同时开展测试。
他将想法与老高工交流后,探索总结出某训法,为连续升级测试操作节省了近50%的时间。
时间缩短了,效果怎样?另一道难题横在阳军面前:行不行得等实际发射说了算。可导弹价值千金,岂能说发就发。
“不能把问题留到战场。”训法难验证的问题不解决,阳军如鲠在喉,天天找技术专家讨论。恰逢旅里正研制装备模拟器材,阳军灵机一动:真的不能随意动,何不利用原理仿真一个。
然而,研制一套模拟器材,绝非易事。仿真技术、编程知识又成了阳军的“挠头事”。
困难挡不住探路者。阳军天天泡在技术室,看书、请教、边摸索边实践,缠着几位高工和他一起反复验证。几个月下来,他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得知“跑”电路图是弄通专业技术原理机理,提升测试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阳军又一发不可收拾。
数九冬晨,东方初亮,阳军还裹着大衣趴在铺满操作间的电路图上。爱上“跑图”后,阳军已不知经历了多少挑灯夜战,“跑”完本专业又攻整个系统,再跨专业“跑”其他号位。
终于,一套具有等效功能的模拟器材研制成功,多个之前无法进行的测试操作得以实现,积累的新鲜数据成为导弹升级测试的精度“坐标”。
练就了一身硬功,阳军担当“把脉”主角,成功发射了多型多枚导弹,10多次在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
那年,旅里开展导弹专业技术擂台赛,夺得技术营专业擂主的阳军不满足,要当全旅“总擂主”,向旅里提出请求:以全旅专业为题库,PK获得发射专业擂主的营长张明宽。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决赛相遇,面对数百道考题,两人难分伯仲。最终在故障分析处理中,阳军以更全面的解析和更完善的处理胜出。
“你真牛,敢叫板营长。”面对官兵赞叹,阳军连连摇头:“我‘叫板’的不是营长,而是打仗能力。”(蔡瑞金段开尚)
心声
当兵就当能打仗的兵
■阳 军
岗位连战场,人人都有责。虽说导弹测试是“幕后保障”,但练兵备战没有“台前幕后”之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托举长剑腾飞,测试保障需要精确精准,不能有分毫之差。为此,我下功夫吃透7个专业原理机理,时常琢磨补齐“把脉”短板,在工作中提升了技术,也找到了快乐。我要让这份快乐在军旅延续,传递给身边官兵。